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
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里。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
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
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
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一颗。先自水天莫分别,更添月色更亲切。
水色天色月色擘不开,水光天光月光拈不来。梦中酒渴不可忍,一口吸下骊龙腮。
水天月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天月歌》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中水光与天光的交融,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意境。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物我两忘的境界。
《水天月歌》的开头两句“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便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晨和傍晚时分的景象。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不变,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察。
进一步地,诗中“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裹”这一句,通过水的透明性来反衬天空的浩渺。这样的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水与天的界限变得模糊,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存理念的认同与追求。在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这正是诗人所要传达的哲学思想。
诗中的“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将天比作清烟,既表现了天空的高远,又强调了其不可触及的特性,这样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则进一步强调了水与天之间界限的模糊与融合,体现了诗人对天地间万物一体观念的推崇。
诗的结尾“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中颗”以月亮的形象作为象征,通过月亮的不可捉摸来暗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月亮的出现与消失似乎都在暗示着一种循环与永恒,这与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不谋而合。
《水天月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深层地,它传达了一种哲学思想——人应当追求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摹和深刻思考,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