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真直院西山

去年来见公,略以书自陈。
今年来见公,知公意已亲。
一见为我喜,再见为我颦。
温存到风雨,检点及米薪。
会我群玉堂,坐上皆伟人。
欲引野鹤姿,轩昂出京尘。
公自哀其穷,我岂有足珍。
但愿公富贵,何忧我贱贫。
过从两三月,意味十万春。
将非前世缘,更结来生因。
所恨难久留,归理青溪缗。
公亦厌承明,请牧江海滨。
嗟我老于行,东西足悲辛。
那宜种橘柚,幸使守松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真直院西山》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友谊的珍视。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别真直院西山》是汪莘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篇。诗中描述了诗人与一位名叫公的朋友相见的情形,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的理解。
  • 译文:去年来见公,略以书自陈。今年来见公,知公意已亲。一见为我喜,再见为我颦。温存到风雨,检点及米薪。会我群玉堂,坐上皆伟人。欲引野鹤姿,轩昂出京尘。公自哀其穷,我岂有足珍。但愿公富贵,何忧我贱贫。过从两三月,意味十万春。将非前世缘,更结来生因。所恨难久留,归理青溪缗。公亦厌承明,请牧江海滨。嗟我老于行,东西足悲辛。那宜种橘柚,幸使守松筠。
  • 注释:诗句中的词语“方壶”指代的是古代的一种容器,而“群玉堂”则通常指代高级官员的办公场所。这些词汇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背景。
  • 朗读: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诵,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波动和节奏变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1. 作品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汪莘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活和创作背景往往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关。
  • 作品创作时期: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汪莘的具体生活年代及创作时期的详细信息,因此很难确定《别真直院西山》的创作时间。但是,根据诗中的用词风格和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很可能写于宋孝宗乾道年间或稍后。
  1. 作品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汪莘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作为意象,如“风雨”、“米薪”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诗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联系。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描述与朋友间的相见、别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离别的无奈之情。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主题思想:汪莘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友情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纯粹情感的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深层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1. 作品的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宋代文学作品,《别真直院西山》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探讨友情主题和表达真挚情感方面,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读者群体:这首诗因其情感丰富、语言优美而受到广泛读者的喜爱,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友情主题的重要文献之一。

《别真直院西山》不仅是汪莘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也是宋代文学中友情主题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及其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