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衍的《赠应天寺昭净法华》是一首充满禅宗意境与文人韵味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杜衍简介:杜衍,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因其诗作《赠应天寺昭净法华》而闻名于世。他生活在北宋中期,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文人对生活的态度。
  1. 原文翻译
  • 原文: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 翻译:在世间人们都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但我的性格清灵,与世隔绝。夜晚我在前山赏月吟诗,秋天我在深院中讲述佛法。窗户外的溪雾缭绕,灯光摇曳不定;冷冽的秋风敲打着竹制磬,发出微弱的声音。
  1. 作品赏析
  • 杜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赠应天寺昭净法华》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体现了宋诗中的禅意美学。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文人常常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 个人境遇:杜衍作为一位政治家,可能也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和个人生活的变迁。这种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流露出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1. 名家点评
  • 文学价值:杜衍的这首《赠应天寺昭净法华》被后世学者誉为经典之作,不仅因为其语言优美、意象深远,更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情感。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独具匠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1. 轶事典故
  • 历史背景:在宋代,佛教文化极为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都热衷于参禅问道,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平和。因此,这样的题材在当时非常常见,杜衍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 文化影响:《赠应天寺昭净法华》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后代也被视为学习宋诗的重要文本之一。

杜衍的《赠应天寺昭净法华》是一首充满禅宗色彩的诗歌佳作,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观展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