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欲断哀筝切。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石路,长亭仄。千树柳,千丝结。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满江红 · 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
介绍
。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是南宋爱国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全诗如下:
「和」即回复、应答之意。此词写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当时作者已六十三岁。
这首词以“满江红”为题,“满江红”,本是古代音乐曲调名,这里用来作词牌,成为词的题目;又用它来命名词中的一个句子。全词分上下两阕,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和感想,下片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0日—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末期爱国词人、文学家。他一生力主抗金,是气节
注解
“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归浮梁”句:四卷本甲集作“和民瞻送祐之弟还归浮梁”。
杨民瞻:其名莫考,当亦居上饶者。宋·韩淲《闻民瞻久归一诗寄之》:“我居溪南望城北,最高园台竹树碧,眼前带湖歌舞空,耳畔茶山 陆子宅。知君才自天竺归,那得缁尘染客衣?日携研席过阿连,怡神散发思采薇。”又《和民瞻所寄》诗:“南北一峰高可仰,东西二馆隐谁招?园居好在带湖水,冰雪春须积渐消。”宋·赵蕃《以归来后与斯远倡酬诗卷寄辛卿》:“人家馈岁何所为?纷纷酒肉相携持。我曹馈岁复何有,酬倡之诗十馀首。……公乎比复何所作?想亦高吟动清酌。宾朋杂遝孰为佳?咸推杨、范工词华。”按:所谓“杨、范工词华”,范必指范廓之,杨则当为杨民瞻也。果尔,则民瞻当为范廓之一同从游于稼轩者。惜其生平别无可考耳。
祐之:宋·陈傅良《止斋文集·卷四十二·跋辛简穆公书》云:“简穆公行藏见国史,且天下能道之,余不复道。曩余守桂阳,岁旱,流言往往以郴 桂间民略死徙矣。祐之时在长沙幕府,具以所闻言之故帅直徽猷阁 潘公德鄜(fū),潘公下其说两郡,盖甚侵余与丁端叔也。余二人颇恨,然忌幕府不敢白。已而识祐之,乃佳士耳。余既相得,会他郡巡检下军人廪不继,属祐之即其庐劳苦之。天大寒,弥两月,雨雪没马股,祐之崎岖行尽阖郡,得军中人之心以归。余方恨贤劳,而祐之欣欣无一咎言。以是益知其人:茍便于民,虽极言不以为口过;茍不便于身,虽忘言可也。简穆公为有后矣。”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六·跋辛企李得孙诗》:“辛公以直道劲节竟忤时相,閒废退藏者十有馀年。既得一孙,赋诗自慰。优游平淡,气恬而意新,有德之言也。然晚预大政,名德昭垂,以享高寿。今其孙颀然出而世其家矣。天之祐善,顾可量耶。”据此二文,知祐之为辛次膺之孙。又稼轩有《西江月》一首,广信本题为“寿祐之弟”,四卷本丁集则为“寿钱塘弟”,是必祐之曾为钱塘县令。查《咸淳临安志》所载南宋 钱塘县令中,程松之后为辛助,“助”与“祐”义颇相属,其即为祐之当无疑。又查南宋·刘宰撰《漫塘集·卷三十四·故公安范大夫及夫人张氏行述》:“次刍女四人,婿(xù)辛助、韩居仁、赵善部、李伯恭。助官朝奉郎新知荆门军。”谓范南伯有女四人,辛助即范氏四婿之一也。
浮梁:县名,宋属饶州。《浮梁县志·官司志》:“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雁行:《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元·陈浩《礼记集说·卷三》:“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雁行,并行而稍后也。朋友,年相若,则彼此不可相踰越而有先后,言并行而齐也。”后因以比喻兄弟。宋·黄庭坚《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诗:“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
欲断:四卷本作“中断”。
白石:四卷本作“白首”。
黄卷:书籍。古人写书用纸,以黄檗(bò)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狄仁杰传》:“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玉阶:指朝廷。汉·张衡《思玄赋》:“勔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峣峥(yáo zhēng)。”旧注:“玉阶,天子阶也。言我虽欲去,犹恋玉阶不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