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送郑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辛弃疾的身份与成就: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的词风豪放,富有爱国主义精神,深受后世赞誉。
  • 词的写作时间:该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当时正值寒食节,辛弃疾不忍友人离去,却又不得不送别,因此写下了这首词。
  • 词的主题:此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上片写词人惜别之情,下片则寄予了希望友人能发挥才干、建立功勋的愿望。
  1. 诗词内容
  • 寒食时节的依依惜别:词中“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描绘了寒食节时人们不停留,纷纷骑马离去的场景,展现了送别的紧迫感和离愁别绪。
  • 对友人的期许:词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对其未来的发展抱有期望。“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形象地比喻了友人将来能够像潇湘地区的桂岭一样高洁,像洞庭湖边的春草一样生机勃勃,而“紫盖屹东南”则暗示了朋友未来能够在东南地区建功立业。
  1. 艺术特色
  • 词牌名与体裁:“水调歌头”为双调九十五字的词牌名,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辛弃疾擅长运用这种词牌的特点。
  • 情感表达: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意蕴。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辛派词的重要作品,这首词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意义:这首词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的表达,也是辛弃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杰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词不仅是一个欣赏的对象,也是一个学习的典范。

注解

郑厚卿:始末不详。唯查淳熙七年后至稼轩卒前,衡州守之郑姓者仅有郑如崇一人,为继刘清之之后任者。《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至《永乐大典·卷八六四八》衡字韵引有《宋衡州府图经志》全文,其郡守题名中有:“郑如崇,朝散郎,淳熙十五年四月到,绍熙元年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五五》亦载郑如崇罢职因缘云:“淳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知衡州郑如崇放罢。以本路漕臣奏如崇于总领所合解大军粮米,辄凭奏检,固拒不解;于法合行给还民间之钱,辄贪利不顾,横欲拘没。故有是命。”“崇”与“厚”义甚相近,知厚卿必即如崇之字。据《衡州图经志》所载其抵任年月,知《水调歌头》《满江红》两阕必作于淳熙十五年春。其《满江红》阕见于四卷本甲集,依范开序文所署年月推论,似可證其至晚亦当作于十四年内;然查甲集之编次,凡同调诸词莫不汇集一处,唯《声声慢》、《满江红》二调,前后复出,卷尾《满江红》共七首,右“折尽荼蘼”阕即其中之一。凡此必为甲集已经刊成之后,又陆续附入者,则《水调歌头》《满江红》两阕固仍须为十五年春季之作也。

寒食不小住:晋人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句: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石鼓山在衡州城东三里。”按:稼轩于淳熙六年任湖南转运副使,继改湖南安抚使,衡州为其属郡,当时必以按视而一再至其地也。

襟以:四卷本乙集作“襟似”。

桂岭:亦名香花岭,在今湖南临武县北。

带以:四卷本乙集作“带似”。

洞庭、青草:均湖名。宋·张舜民《南迁录》:“岳州洞庭湖,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青草湖在磊石山,与洞庭相通,其南罗水出焉。故罗县在其上。其东汨水出焉,下有潭,谓之屈原潭,屈原怀沙自溺之所,忠洁侯三闾大夫庙在其上。乐史言:大江在巴陵东北流入洞庭。今洞庭水会于江,非江流入洞庭也。荆江出巴蜀,自高注下,浊流汹涌。夏秋暴涨,则逆泛洞庭,潇湘清流,顿皆混浊,岳人谓之‘翻流水’。南至青草湖,或三五日乃还,俗云神水朝君山。”青草,四卷本乙集作“春草”。

紫盖:晋·盛弘之《荆州记》:“衡山有三峰极秀,曰:紫盖、石囷、芙蓉。”《长沙记》:“衡山轩翔耸拔,九千馀丈,尊卑差次,七十二峰。最大者五:芙蓉、紫盖、石廪、天柱、祝融。紫盖为最高。”

西南:四卷本乙集作“东南”。

《骚》《雅》:《离骚》与《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并称。这里赞郑厚卿诗文之才。

刀剑化耕蚕:《汉书·卷八十九·龚遂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上以为渤海太守。……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句:《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族子)桓伊传〉》:“(桓)伊字叔夏,……性谦素,……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子昏醟(yòng)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奋髯抵几堂上:《汉书·卷八十三·朱博传》:“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博)迁琅琊太守。齐部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愤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耶!’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

君门:犹宫门,亦指京城。

民歌《五袴(kù)》:《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建中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以“五袴”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归诏凤凰衔: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十一·中书省》:“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谓之‘凤凰池’焉。”衔,今“啣(xián)”字。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句: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