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
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祗欠香沾袖。淡伫轻盈,谁付与、弄粉调朱纤手。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松篁佳韵,倩君添做三友。
念奴娇 · 戏赠善作墨梅者
介绍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审美和艺术表达,同时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底蕴和时代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念奴娇 · 赠妓善作墨梅》的相关内容:
- 作品介绍
- 作者与时代背景:此词为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以词作为武器,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 文学体裁与形式:这首词属于宋词中的“念奴娇”体,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抒情方式,可以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主题。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
- 译文解读:词中的“江南尽处”指的是远离喧嚣、静谧的江南地区,“玉京仙子”则象征着高洁脱俗、超凡入圣的品质。“姑射冰姿清瘦”形容了墨梅的清冷孤傲之美,而“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能力和赞美之情。
- 主题思想
- 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的诗词多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个人抱负未能施展的悲愤。在《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中,这种爱国热情得到了充分展现。
- 自然美的颂扬:词人通过对墨梅的描绘,赞美了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和谐、清新境界的向往。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还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情感和时代印记的历史见证。它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解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开元 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后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
「戏赠善作墨梅者」:四卷本乙集(吴讷《唐 宋名贤百家词》本)作「赠妓,善作墨梅」。汲古阁影钞本「妓」原作「奴」,后用粉涂去右旁未改正。
「姑射冰姿清瘦」句:《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白居易《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诗:「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祗欠香沾袖」句:南宋·胡仔《苕(tiáo)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六·洪觉范》引北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衡州 花光仁老以墨为梅花,鲁直观之,叹曰:『如嫩寒春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朅(qiè)来人世」句:「朅」为发语词,以「来」为义,言疑是花神来到人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