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鹧鸪天 · 石门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鹧鸪天·石门道中》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远寺钟声何处寻?山前溪水静如银。风翻白浪花千片,片片闪金光。
红树青山日暮云,流莺遥解度香氛。清游欲去还留住,只恐惊飞野鸭。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石门道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感受。其中,“远寺钟声何处寻?山前溪水静如银”两句写出了远处寺庙的钟声回荡在山谷间,而眼前山前清澈的小溪宛如白银一般静静地流淌着;“风翻白浪花千片,片片闪金光。”则通过描绘风吹动波涛时激起无数朵雪白泡沫的画面,表现了江面波澜壮阔、水势汹涌的景象。最后两句写到红
注解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宾光「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景文之作。
石门:明·曹石仓《大明一统名胜志》及《铅(Yán)山县志》均谓此词为咏铅山县 女城山之蕊云洞者。《铅山县志·卷一》:「蕊云洞在县东三十里,极山之岭,循涧六七里始至,有飞瀑临其前洞之口,如门者三,中倚一石若屏状,周旋可转,最后悬一龙首,水出而竭。」石门殆即蕊云洞之洞口也。
山上飞泉:明·曹石仓《大明一统名胜志》及《铅山县志》引均作「山下流泉」。
落鼪鼯:鼪,鼬属;鼯,鼠属。唐杜少陵《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其三》:「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yòu)鼯。」
略彴(zhuó)、浮屠:宋·苏东坡《同王胜之游蒋山》诗:「略彴横秋水,浮屠插暮烟。」略彴,小木桥也。《汉书·卷六·武帝纪》:「初榷酒酤。」唐·颜师古注:「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