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 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还体现了其个人情感和志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人物与事件:该词的创作背景与历史上的项羽有关,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悲情的英雄。根据史料记载,在楚汉争霸的末期,项羽因兵败自杀,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 创作动机:辛弃疾作为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之情。他的这种情感在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词作原文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2.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词中通过“虞美人草”、“湘娥竹”等意象,构建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深沉的情感色彩。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情感表达:辛弃疾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项羽的深切怀念及对其悲剧命运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人文的深情。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历史价值的传承:该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展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 文学价值的体现: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

注解

浪淘沙令: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浪淘沙》,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蒋氏《九宫谱目》「越调」,《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按《唐书·礼乐志》,歇指调乃林钟律之商声。越调乃无射律之商声也),前后阕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阕,第一、二阕各四仄韵,第三阕两仄韵,定用入声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贺铸词名《曲入冥》,李清照词名《卖花声》,史达祖词名《过龙门》,马钰词名《炼丹砂》。按唐人《浪淘沙》本七言断句,至南唐李煜始制两段令词,虽每段尚存七言诗两句,其实因旧曲名,另创新声也。杜安世词于前阕起句减一字,柳永词于前后阕起句各减一字,均为令词,句读悉同。即宋祁、杜安石仄韵词,稍变音节,然前后第二句四字、第三句七字,其源亦出于李煜词也。至柳永、周邦彦别作慢词,与此截然不同,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词律》于令词强为分体,于慢词或为类列者误。

虞美人草: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高邮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之,诚如所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无一声相似者,而草辄应之,与《虞美人曲》无异者,律法同管也。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进士及第,终于州县官。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吴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

不肯过江东:《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ǐ)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句:曾布妻魏氏《虞美人草行》:「三军败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到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玉帐,军帐之美称。至今,兹从四卷本乙集及《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一·〈卉部·虞美人草·浪淘沙〉》

「唱著《虞兮》当日曲」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儿女此情同: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湘娥竹上泪痕浓」句:湘竹亦称湘妃竹。《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苍梧,二妃追至,哭帝极哀,泪染于竹,故斑斑如泪痕。」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舜盖,《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一·〈卉部·虞美人草·浪淘沙〉》作「舜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