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木落山高一夜霜

木落山高一夜霜,北风驱雁又离行。无言每觉情怀好,不饮能令兴味长。
频聚散,试思量,为谁春草梦池塘。中年长作东山恨,莫遣离歌苦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木落山高一夜霜》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木落山高一夜霜,
清光万里入秋堂。
寒声断雁西风里,
病骨孤臣塞草中。
星斗烂漫愁独坐,
烟波渺茫意无穷。
夜深露白月明处,
谁念幽人一梦长。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通过木叶落、山高霜降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画面。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病痛中孤独无依的心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感悟。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个人境遇的感慨。苏轼以其深厚

注解

春草梦池塘:《南史·卷十九·〈谢晦传·(再从父)谢方明传·(谢晦从曾祖弟、谢方明子)谢惠连传〉》:“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从曾祖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中年长作东山恨:谢安中年伤别事。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