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鹧鸪天 · 和吴子似山行韵
介绍
《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创作年代为南宋。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1140年5月28日,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他在家乡被金军占领后,毅然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并提出了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他的词作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词原文: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开篇即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野蒿花的艳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则展现了旅途中的风景,同时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两句“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则带有一种怀旧之情,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写作背景:辛弃疾的词作多以抒发爱国热情、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而这首《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辛弃疾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能力,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不仅是辛弃疾作品中的佳作之一,也是了解宋代词风与文化的重要文本。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注解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和吴子似山行韵」:四卷本丙集作「和子似山行韵」。
吴子似:《安仁县志·人物志》:「吴绍古,字子嗣,通经术,从陆象山游。授承直郎,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使干办公事。」《铅(Yán)山县志·十一·名宦》:「吴绍古,字子嗣,鄱阳人。庆元五年任铅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条分类举,先民故实搜罗殆尽。建居养院以济穷民及旅处之有病阨者。」按:吴氏尉铅山始于庆元四年,见赵昌父《刘之道祠记》,《铅山县志》作五年,误。(参《辛稼轩年谱》庆元四年)。
「閒愁投老无多子」句:意谓老来闲愁不多。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诗:「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