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
宝炬成行嫌热,玉腕藕丝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谒金门 · 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介绍
。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全称《谒金门·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原作者为苏轼。以下是这首词的简要信息:
标题:”谒金门”
体裁:词
年代:宋朝(具体年份不详)
内容概述:
- 这首词是苏轼在五月雪楼小集时创作的一篇作品,表达了对好友廓之的思念之情。
- 首句“清夜何悠悠”点明了夜晚的寂静和时间流逝的感觉。
- 下文通过描绘月光、星河等自然景象来营造氛围,并抒发作者的情感。
- 这首词是苏轼在五月雪楼小集时创作的一篇作品,表达了对好友廓之的思念之情。
背景:
这首词反映了苏轼与好友廓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在特定时期共同度过的时光。这首作品体现了宋代文学中常见的对友情的赞美和怀念
注解
“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广信书院本无题,玆从四卷本丁集,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无题”。
廓之:即稼轩门人范开,为范祖禹后裔。淳熙九年从学稼轩,十五年编刊《稼轩词》甲集,并为之序。其他事历不详。广信书院本“廓之”均作“先之”,盖避宋宁宗赵扩名讳而改者。
金蛇: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宝炬:蜡烛的美称。唐·罗隐《台城》诗:“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宋·张元干《感皇恩·寿》词:“宝炬密香,玉卮波滟,醉拥笙歌夜深院。”四卷本作“宝蜡”。
“玉腕藕丝谁雪”句: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藕丝,四卷本作“藕花”。
“《流水高山》弦断绝”句:用伯牙、锺子期相知事。伯牙善琴,寓情高山流水,惟子期为知音。《列子·汤问·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后锺子期殁,伯牙终身不复抚琴,断弦以谢知音。按:稼轩《醉翁操》序云“廓之长于楚词而妙于琴”,知范廓之善鼓琴。
“怒蛙声自咽”句:《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圭传》:“孔稚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稚圭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竝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圭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