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睡起即事

水荇参差动绿波,一池蛇影噤群蛙。因风野鹤饥犹舞,积雨山栀病不花。
名利处,战争多,门前蛮触日干戈。不知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睡起即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 作品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 作品鉴赏
  •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英雄气概,抒发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 艺术手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词人通过饮酒和梦中战斗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鹧鸪天·睡起即事》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能够引起读者深思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注解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水荇参差:《诗经·周南·关雎》有「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

蛮触:《庄子·卷二十五·〈杂篇·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槐安国:此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谓东平淳于棼(fén)者,吴楚游侠之士。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一日酒醉,梦有二紫衣使者邀彼至槐安国,至则尚公主,并奉命为南柯郡太守。凡二十馀年,郡政大理。梦醒时日尚未斜,往寻梦中所至之地,则古槐一蚁穴;所谓南柯郡者,仅一南向槐枝而已。俗称南柯梦,即本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