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 胶胶扰扰几时休

胶胶扰扰几时休,一出山来不自由。秋水观中山月夜,停云堂下菊花秋。
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是宋代词人周密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胶胶扰扰几时休?万事无成只酒楼。

欲说还休愁未尽,不堪回首乱莺啼。

注释:

  1. 胶:粘结之物。
  2. 瑞鹧鸪:一种鸟名。相传此鸟形体美丽而鸣声清脆悦耳。
  3. 欲说还休愁未尽:欲言又止的忧愁。
  4. 乱莺啼:形容声音嘈杂。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充满忧虑和烦恼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胶胶扰扰几时休?万事无成只酒楼。”开头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忙碌而空虚的画面:人们忙于各种事务,却无法摆脱

注解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胶胶扰扰:《庄子·卷十三·〈外篇·天道〉》:「然则胶胶扰扰乎?」宋·王介甫《答韩持国芙蓉堂二首·其二》诗:「乞得胶胶扰扰身,五湖烟水替风尘。」

山月:《花草粹编》引作「秋月」。

「随缘道理应须会」句: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十·菩提达磨略辩大乘入道四行》:「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三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行入者,谓四行。……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之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更添:《花草粹编》引作「又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