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锁衡门谁复开,草堂殊不见兵埃。
雄风斜卷云头去,雌霓横遮雨脚回。
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
相关推荐
反锁衡门谁复开,草堂殊不见兵埃。 雄风斜卷云头去,雌霓横遮雨脚回。 注释: 1. 反锁衡门:把门关上,不让人进出。衡门,指简陋的门户。形容隐居生活,与世隔绝。 2. 草堂:指草堂寺。相传为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居住的地方,后成为日本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3. 兵埃:战争带来的混乱和破坏。埃,尘埃,比喻战乱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4. 雄风:这里指的是强烈的东风,象征着力量和希望。 5. 雌霓
【注释】 ①有家怜我无乡地:意即我虽身居故土,但内心却像飘泊异乡的游子。②好事知君不世情:指主人的善举是难得的。③借得小窗安净榻:意思是借到一个小窗户作为自己的床。④卧听风雨入荷声:在雨中躺在床上听着荷叶上滴打风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江陵时。当时诗人心情郁闷,借吟诗排解。全诗以“有家”和“无乡”作比,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借得小窗”和“卧听风雨”两个动作描写
虎头山下元无路,龙骨溪边尚有窗。 注释:虎头山是一处险峻的地方,但在这里却没有路。在龙骨溪边,虽然有窗户,但也是一片汪洋。 风里荷花吹不倒,雨中鸂鶒自成双。 注释:即使风吹过来,荷花也不会被吹倒;即使在雨中,鸂鶒也会成对出现
【注】 次韵:诗中第一句的韵脚用同一句押韵。草堂主人:指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中期著名诗人。他曾任过杭州刺史(州官),所以人称他为“白乐天”。 雨中十首:即《次韵白乐天江村别草堂主人》,共有十首。 兵戈满地:形容战乱之后,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鬓双华:头发花白,指年事已高。 【译文】 少年时结伴出游,不思家,酒渍春衫,白苎麻衣沾湿。 今日回到江边的村落,在烟雾弥漫的雨中
诗句释义 1 满溪烟雨湿芙蕖 - 描述整个溪流被烟雾和雨水笼罩,荷花也显得有些湿润。 2. 绿叶红花锦不殊 - 即使荷叶和花朵是绿色的,红色的,就像锦绣一样美丽,但是整个景象仍然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3. 闻说宛西桥畔宅 - 听说有一座位于宛西桥附近的宅子。 4. 小园无地不荒芜 - 即便是小小的庭院里,也到处都是荒芜的景象。 译文 在整条溪流被烟雾和雨水笼罩,荷花也显得有些湿润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醉里青春挽不留” - 注释:在醉酒的状态中,青春时光无法挽留。 - 赏析:通过饮酒来抒发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哀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年华的感慨。 第二句:“眼前戈甲几时休” - 注释:眼前战乱持续,何时才能停歇?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三句:“溪边雨细花吹尽” - 注释:在溪边,细雨绵绵,花儿被风吹得凋零。 - 赏析
乱来岁月总如流,头白江村不奈愁。 老罢此身何处着,尚堪同倚雨中楼。 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次韵”指的是作者在原有诗句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原诗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与回应。本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第一句“乱来岁月总如流”,通过“乱来”和“岁月如流”两个词组,传达出时间匆忙、不可逆转的感觉
【解析】 1.“含桃”“莺”,是诗人所咏的景物。含桃,即桃子。莺,即黄莺。 2.“柳絮飞时燕亦忙”,燕子忙着筑巢。 3.“风物但随时节好”,景物都随着节令而变化。 4.“不知人意自凄凉”,不知道人们的心情如何。 5.“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雨中作的,所以首句就写到雨。雨后,春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但是诗人却觉得“含桃熟了”,莺鸟还在鸣叫,燕子已经忙碌起来,一切都似乎与自己无关。这一句写景
诗名: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 浴凫飞鹭下横塘,花过莺归草自长。 恰似碧鸡坊口望,浣花溪上一茅堂。 注释: - 浴凫飞鹭:指在池塘中游泳的野鸭和飞翔的白鹭。 - 横塘:横卧的水塘。 - 花过莺归:形容春天时花开后鸟儿归来的景象。 - 草自长:草自然地生长,没有受到人为的干预。 - 碧鸡坊口:一个地名,可能是成都的一个景点或地标。 - 浣花溪一茅堂:在浣花溪边建了一间茅屋,用来居住或修行。 赏析
【注释】: 避地偷生:躲避战乱而勉强活命,比喻不得已而迁就环境或生活。只开门、不出门:指闭门不出,隐居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搔首:用手抓头,形容发愁的样子。醨尊:酒樽,指酒杯。行歌野哭:边走边唱,边哭边喊,形容在荒野中流浪的艰难生活。江头路:指长江岸边的道路。断魂:因悲伤、痛苦而心碎,这里形容风雨凄迷的景象令人感伤。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避乱四川时的作品。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