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才大今师伯,目短曹刘数仞墙。 我亦当年曾问字,云泥无路可升堂。
这首诗是蔡澄源在看到三家的诗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而创作的。他的诗句和译文如下: ``` 翰林才大今师伯,目短曹刘数仞墙。 我亦当年曾问字,云泥无路可升堂。 ``` 译文: 翰林才高如天,如今却只能以师伯的身份来学习,他的眼光短浅,无法理解曹、刘等人的高深学问。我曾经向这位翰林请教过学问,但他总是高高在上,让我无法接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翰林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翰林的敬佩之情
注释: - 蔡澄源录三家诗见借各题一诗以还之:蔡澄源收集了三家(指杜甫、李白、王维)的诗歌,想要我为他写一首。 - 早时得句唾成珠:早些时候,我得到一句好诗句,就如珍珠一样珍贵。 - 晚岁分符雪似须:晚年时,我的官位已经很高了,就像冬天的雪花一样洁白。 - 聊复把公诗过日:姑且将您的诗抄给我过过眼。 - 何心赋我食无馀:我怎么会有时间去写诗呢? 赏析: 这首诗是蔡澄源向王维索诗而作
少年湖海识元龙,老去功名事已空。 笔阵旧知无与敌,诗城今复有谁攻。 注释: - 少年时我就熟悉了解元代的才子元龙(指元好问),但后来发现我已经没有追求功名的精力了。 - 我过去在书法上很有成就,无人能敌;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在诗歌创作方面仍有所建树,但仍有人能够超越我。 赏析: 这首诗是周紫芝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诗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对文学有着深厚的理解和造诣,但他最终并没有走上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