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虏难交玉帛欢,只因献纳是争端。 郑公不请长缨去,有口真堪伐可汗。
【注释】郑公:指杜甫。长缨:指长绳。可汗:对蒙古首领的称呼。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歌颂唐朝的民族英雄李泌,来讽刺当时民族间的不和与纷争。诗的前两句写李泌奉使匈奴,虽受到友好的接待,但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的矛盾,始终不能达成和议协议。第三句写李泌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迫使匈奴献纳土地,而是采取了缓和的态度,这实际上是对唐王朝软弱妥协政策的批评。最后一句是说:李泌虽然有口才,但只能谴责敌人
注释 诸公:指当时朝廷中一些大臣。 勒燕然:刻石勒记,在山岭上立碑。汉宣帝时,班超曾出使西域,为纪念这次胜利,在乌垒城西大夏土山上刻石立碑,称“乌垒障”。后用此典表示立功建业。 玉关:古代边关关口名,以玉石砌成。这里借指边境。 毡裘:指西北少数民族。 窥汉鼎:比喻觊觎汉朝的基业。 独何颜:独自有何颜面?形容惭愧无地。何颜,什么脸面。 赏析 《读郑公奉使录》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写郑公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