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人自日边来,泽国风帆破浪开。
已近玉楼船又去,却回愁眼望蓬莱。
吴中舟行口号七首
相关推荐
吴中舟行口号七首 白头人自日边来,泽国风帆破浪开。已近玉楼船又去,却回愁眼望蓬莱。 注释: 1. 白头人自日边来:老年人从日出的地方来,形容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紧迫。 2. 泽国风帆破浪开:充满恩泽的国家,像风帆劈浪前行,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3. 已近玉楼船又去:已经接近美丽的玉楼船又要离开,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4. 却回愁眼望蓬莱:却回头用愁眼望向蓬莱山
【注释】: 雨入青秧:指雨水使稻田里的秧苗长得又绿又壮。 吴侬:指吴地的居民。侬,古时吴语中“我”的意思。 相对话丰年:相互谈论丰收之景。 看:瞧。 我苏常:我的家乡是苏州和常州一带。 薄田:面积小的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史时所作。刘禹锡在这首诗里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苏州、常州一带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喜爱。诗的前两句写春雨过后,稻田里的青秧显得格外茂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吴中地区的水上交通状况。 第一句“西来蕃使换毡裘,渡海风帆入帝州。”描绘了从西域(西)来的使者,他们穿着毡裘,乘着风帆穿越大海,到达帝都(帝州)的景象。 第二句“醉里宫花红压帽,千年今日记千秋。”描述的是诗人在喝醉酒的时候,看到宫中盛开的鲜花,被美丽的花朵压得无法抬头,感叹自己已经醉心于这种美好景色多年了。这里的“千年”指的是时间的长久
吴中舟行口号七首 当年戈甲过垂虹,闻说楼船照水红。 贼去烟波已如镜,却还风月与渔翁。 注释:当年战争的兵器铠甲曾经经过垂虹桥,听说那时楼船上的船只在水面上闪耀红色。当敌人撤退,烟雾渐渐平复如镜时,宁静的江面又回到了往日的美丽,此时我仿佛看到了那悠闲自得的渔夫。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乘船旅行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中描绘了战争过后的和平景象,以及自然风光的优美
昔年谁此试青萍,很石中分剑气精。 光焰未消刘项起,始知不杀是神兵。 注释: - “昔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或时期;“谁此”指某个人或某位诗人;“试青萍”是指尝试使用青色的佩剑或兵器;“很石”可能是指坚硬的石头;“剑气精”则形容剑气锋利且纯净;“刘项”代指刘邦和项羽两位历史人物;“始知”即开始明白;“神兵”指具有神奇力量的武器;“泽国风帆破浪开”描绘了一幅风帆在湖泊上破浪前行的画面
久陪三馆瀛洲客, 屡拜苍龙宰府茶。 更觅惠山烹雪乳, 馀甘归与故人夸。 注释 1. 久陪三馆瀛洲客:长时间陪伴在皇家学院(三馆)中,享受着如同来自仙境般的生活。瀛洲,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这里指代的是皇家学院。 2. 屡拜苍龙宰府茶:多次担任地方官员,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酒。苍龙,古代对帝王的象征,这里特指高级官职。宰府,地方长官的办公场所,此处指地方官。茶,通常代表尊重或款待。 3.
【注释】 1.吴中:指江南地区,古称吴。2.舟行口号七首:作者在游历吴地时所作的七首即景抒情诗,每首四句。3.水从吴尾入湖流:指太湖的水由吴县(今江苏苏州)流入太湖。4.身到江南第二州:身到吴地,成为江南的一个州郡。5.故国旧交:指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和在那里结识的朋友。6.笑我:讥笑我的漂泊不定。7.十年飞雪上人头:指诗人的白发像被飞雪覆盖一样,形容年老体衰、愁绪满怀。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