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真欲见秋毫,碧海无人掣巨鳌。 多谢西风卷烟雨,肯来湖面作波涛。
【注释】 燕客:指苏轼。湖亭:即东坡亭。 真欲见秋毫:真想看见秋天的毛细孔。 碧海:指太湖,因湖水呈碧绿色。 巨鳌:巨大的龟甲。 西风卷烟雨:西风将云雾吹散,雨点打在湖面上。 肯来:愿意到来。 作波涛:激起波涛。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所作的一首咏景诗,写诗人于四月八日游览西湖时所见美景。诗前有小序:“四月八日夜,游船至湖心亭下,坐而观之,如在镜中,其光可鉴毛发也。四顾皎然
四月八日燕客湖亭 孤山十年饮湖光,更入江西鸥鹭行。 官舍一生常近水,前身应是水仙王。 注释: 1. 孤山十年饮湖光:在孤山上住了十年,享受着湖面的美景,仿佛在欣赏湖光山色。 2. 更入江西鸥鹭行:继续深入江西的湖边,观赏着湖上的鸥鸟和鹭鸟在湖面上自由翱翔。 3. 官舍一生常近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官舍附近,享受着水的滋润。 4. 前身应是水仙王:认为自己的前生应该是水中的仙子(水仙王)。 赏析
【注释】 四月八日:即四月八日。燕客:指诗人的朋友。湖亭:在浙江杭州,是西湖名胜之一。“燕子”两句:写雨中赏春,雪中观鱼的情景。“白雨跳珠”句,以比喻手法写雨的形态,形象地写出雨点落在水面上的声响和水花飞溅的景象,给人以美感。“雪花吹浪酒边行”句,用拟人化的写法写雪花飘落湖中,仿佛是酒家门前的伙计在扫地,使人产生愉悦感。这两句诗通过写雨中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不嗔燕子飞将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