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诗句: -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译文: - 在这世上,谁能真正掌握智慧和才能呢?最终,我们都将归于一隅之地,留下遗憾。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无力感。 注释: - “百岁谁人巧拙”中“百岁”指的是人的一生,而“巧拙”则表示智慧与才能。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人们一生中的得失、成败,以及最终的归宿。 - “一丘底处亏成”中“一丘”指的是一个偏僻的地方
本诗以“荆公墓二首”为题,描绘了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事迹。王安石因推行新法而与司马光产生矛盾,最终两人同葬一墓。诗人借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善恶的深刻理解。 诗句“本意治功徙木,何心党祸扬尘。”描绘了王安石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国家治理,但他却因党争而被陷害,最终走向了灭亡。这里,“本意治功徙木”指的是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