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皪轻临宋玉墙,世间颜色尽凡妆。
病夫欲作天花观,无奈时时得暗香。
和用明梅十三绝
相关推荐
注释: 1. 皪:通“赭”,一种浅红色。 2. 宋玉墙:指宋玉所居住的墙壁,相传宋玉因哀伤而瘦损,故称其墙为“宋玉墙”。 3. 天花观:比喻美好的东西。 4. 暗香:比喻梅花散发的香味。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诗。诗人以宋玉、病夫、天花观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皪轻临宋玉墙”,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景象。次句“世间颜色尽凡妆”,则是在反衬梅花的高雅脱俗
【注释】 若道南枝春信微,如何开向雪飞时。——梅花开放于冬末,而春天到来之前。 却堪谢女因风句,休咏杨家腻肉肥。——梅花虽然清高,却不如女子的婉转娇媚;柳树虽然柔弱,却不如杨柳的婆娑婀娜。 【赏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这首诗是说,梅之白胜雪,雪之香超梅。但诗中的“梅”,并非实指梅花,而是比喻。诗人用梅花喻人,赞颂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如梅花一般傲骨凌霜。同时
和用明梅十三绝 胡寅梅花诗赏析与译文对照 1. 皪轻临宋玉墙 - 描述梅花傲然挺立之姿,如同贵妇人般端庄高雅。 - 无需任何修饰,自身之美足以征服世人。 2. 世间颜色尽凡妆 - 强调梅花自然本色,无需繁复妆容。 - 表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3. 病夫欲作天花观 - 诗人虽身患疾病,仍渴望观赏梅花之美。 - 通过想象和回忆感受梅花之芬芳。 4. 拖白施朱亦两忘 -
和用明梅十三绝 雪消天气一番新,水际逢春淑且真。 未信长安多丽者,定知空谷有佳人。 注释:雪融化后,天气变得更为清新,水边遇见春天的景色,显得那么美好而又真实。不相信长安城有很多美丽女子,但一定知道在这寂静的山谷中会有一位美丽的女子。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梅花来比喻那些在困境中仍然保持高洁品格的人。全诗以“梅”为题,通过咏梅赞人,寄寓了诗人对那些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节操
和用明梅十三绝 绿萼全胜红萼好,新枝争亚旧枝长。 赏心未减春风蝶,傍蕊穿花栩栩狂。 注释:绿萼(méi)的花朵比红了的更胜一筹,新长的树枝竞相超过旧树枝条。看到这美景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没有减少春天的风。蝴蝶在花间翩翩飞舞,好像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诗句: 半开何惜恣追游,最怕风飘万点愁。 译文: 梅花半开时,我尽情地追逐着它,欣赏它的美丽。然而,最怕的是风吹起万朵花瓣,使那如愁的美景瞬间消逝。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在风中摇曳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半开何惜恣追游”,描绘了梅花半开时的娇艳动人,作者尽情地追逐观赏,展现了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第二句“最怕风飘万点愁”
注释:要描绘横斜临水的枝条,应该从淡墨中看到它依稀的样子。画师不一定能传天巧的技艺,不如西厢月影微。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春夜图来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赞美。诗中的“横斜临水枝”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春天夜晚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应从淡墨见依稀”则巧妙地运用了绘画技巧,使得这幅画更加生动而逼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玉管吹残满地霜,去年遗恨不能忘。 还来月下呈疏影,先向风前试晚妆。 注释:玉管,指月光。吹,照。残,尽。还来,又来到。月下,月光下。呈,展现。疏影,稀疏的树影。风前,风中。试晚妆,化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月夜之下看到梅花时的情景。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以人拟花,把梅花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感情。“玉管”,是形容月光像玉管一样明亮、清澈。“吹残”说明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月光却依旧明亮。“满地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即可。 “寒梅应不是甘棠”的意思是:梅花的清香应该不是从甘棠(指甘棠亭)那里得来的吧? “我辈为诗岂面墙”的意思是:我们写诗怎么能面对墙壁不思进取? “便对雪霜矜节操”的意思是:即使面临冰雪严寒
【注释】 漫说琼花(指梅花),淮海阳(地名),要知兰蕙不能香。(梅花、兰蕙都是香花,但香气不同。) 人间草木,如相对,宁遣诗仙引兴长。(世间万物,相互比较,没有谁能比得上诗人的才华,诗人的诗兴也就不会长久。)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总认为梅树的芬芳可以压倒兰蕙,其实梅花、兰蕙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诗人用对比的方法指出:兰花和蕙草虽美,但它们不能像梅花那样散发幽香
注释: 醉意盎然地嚼着梅花的花瓣,品尝它的花香;笔端翻涌着如水般的诗意,尽情挥洒着诗情。 最终结成的作品,如同和羹鼎一样美味,妙手先从锜釜湘开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词,全篇洋溢着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上阕写诗人赏梅时的情景,下阕写诗人咏梅时的情景,以梅花为线索贯穿全篇,构思巧妙。 “醉把天葩嚼蕊香”,这是说诗人醉了,他欣赏着盛开的梅花,像品尝着芬芳的花蕊一样细细品味,陶醉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主题、作者情感、炼词炼句、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 “公子曾游翰墨场”,这句诗的意思是:公子曾经在笔墨场游玩。诗人以公子自况,写出了他在文人骚客云集的翰林院中,饱读诗书,挥毫泼墨的情景。 “诗成寒律带春光”,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作完成,带着春天的气息。寒律即指冬天的气候特点,这里用来借指冬天;春天的气息
和用明梅十三绝 春回驱岁寒,催令花落鼻先酸。 要须晴昊开芳草,乱插繁华足意看。 注释: 春回驱岁寒:春天到来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催令花落鼻先酸:催促着花朵凋落,使得人的鼻子先感到酸楚。 要须晴昊开芳草:需要等到晴朗的天空出现绿色的草地。 乱插繁华足意看:随意地插满繁华色彩的东西足以让人感到满足。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