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刘郎共起居,如何不肯受除书。 最怜人笑先生错,正好为官却钓鱼。
子陵台 曾与刘郎共起居,如何不肯受除书。 最怜人笑先生错,正好为官却钓鱼。 注释翻译: - 子陵台:东汉时期严子陵的隐居之地,位于浙江桐庐县南富春山腰间。 - 曾与刘郎共起居:曾经与当时的光武帝刘秀(即刘郎)一同居住和生活。 - 如何不肯受除书:为何不愿意接受朝廷给予的官职? - 最怜人笑先生错:许多人嘲笑严子陵选择隐居而不是做官的错误做法。 - 正好为官却钓鱼:正好有机会做一个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目为“子陵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名士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不有飞龙白水乡,先生何处得徜徉。 注释1:飞龙,比喻才华出众的人;白水乡,指代一个清幽的地方,可能是指黄州(今属湖北省)的白水镇。 译文:如果没有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我如何能够在这里逍遥自在?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黄庭坚的敬仰之情,黄庭坚以其卓越的才学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子陵台 事去台空世屡更,桐江山水尚含情。 东晋时期,名士严光曾隐居在桐庐县富春山的子陵台钓鱼,他的行为和品德至今被人们传颂。 丝纶本是无心物,钓得人间万古名。 严光垂钓的故事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型例子,他虽然以垂钓为生,却因他的高洁品质而赢得了“万古名”的美誉。 诗中的关键词“子陵台”是指严光钓鱼的地方,也是他隐退江湖的象征。“事去台空世屡更”表达了世事变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①“子陵台”:指严光,东汉初年著名隐士,因光武帝招他出仕未果,便隐居于富春山,后人称富春山为子陵,建有子陵亭。②“沿缘波未定”“横塘风晚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