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留春意,歌残烛半红。
柳斜双舞破,花落独书空。
欲作经年别,先惊昨夜风。
乌衣多胜概,此际恨难穷。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
相关推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何处留春意 - 关键词:何处 - 注释:在何处可以找到春天留下的痕迹? - 译文:在哪里能体会到春天的气息和影响? 2. 歌残烛半红 - 关键词:歌残、烛半红 - 注释:歌声已尽,烛光摇曳,一半被点燃。 - 译文:歌声渐渐消逝,蜡烛燃烧了一半。 3. 柳斜双舞破 - 关键词:柳斜、双舞破 - 注释:柳树倾斜,仿佛在跳舞,花瓣随风飘散。 - 译文:柳枝倾斜
诗句原文: 那识春将暮,山头踯躅红。 潮生芳草远,鸟灭夕阳空。 乌贼家家饭,槽船面面风。 三吴穷海地,客恨极难穷。 译文: 春天即将结束,我在山头徘徊。 大海涌起的波浪带走了远处的芳草,夕阳消失在海平面上,鸟儿也飞走了。 在海边的乌贼之家,人们正在吃饭,而我们的船在海上飘摇。 我们的家乡在三吴地区,但海路遥远,我的乡愁难以消除。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即将结束时
【注释】 叹惜芳菲尽,香腮越女红。帘垂啼鸟散,镜掩舞鸾空。梅短娇含雨,莼丝懒倚风。高歌君辈在,老子奈途穷。 越女:指古代越国美女西施。 娇含雨:形容梅花娇小而含着细雨。 倚风:靠着风。 高歌:高声歌唱,这里指放声大笑。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作者通过咏物抒怀,表达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悟。 全诗以“叹惜”为线索,从感叹春光易逝到赞美越女之美,再从咏梅抒怀到感慨世途之艰
诗句输出:留春留不得,怯去舞衣红。 译文输出:春天的美景如此美好,我却无法留住它,只能无奈地离开,穿上了舞衣却感到害怕。 注释:本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创作的《暮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无奈之情。 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表达出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好与自己的遗憾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人生哲理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 五字留春句,如开蜀锦红。 幽香知不灭,宿恨望来空。 婉娩能挥日,绸缪拟割风。 江淹方思苦,慎莫道才穷。 注释: -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这是诗人看到朋友们在暮春时节创作了诗歌并相互唱和的情景,因此他也跟着创作了九首与之相应的诗歌。 - “五字留春句,如开蜀锦红。”:这两句赞美了朋友的诗歌,用五言绝句的形式描绘春天的景象
【解析】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看见诸位吟咏暮春诗,我依韵写了九首。“春残留几日”,春天只剩下几天了;“越女笑蚕红”,越女笑红了蚕茧,指蚕丝已熟;“江尽愁何尽,床空梦不空”,愁绪似乎没有尽头,可躺在床上却梦见故乡,梦乡里一切都那么清晰;“燕多知近海,蝶少为饶风”,燕子多了就知道离海不远,蝴蝶少了,说明天气晴朗;“底事吟诗健,吟诗正待穷”。“底事吟诗健”是说为什么喜欢吟诗呢
这首诗是诗人在暮春时节,看到朋友们的唱和诗轴后,有感而发的。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 1. 芳草摇轻碧,蔷薇著小红。 - “芳草”指的是绿色的草地,“摇轻碧”意味着草地随风轻轻摇曳,呈现出淡绿色。 - “蔷薇”是一种红色的花,“著小红”指的是花朵鲜艳的红色。 2. 肯嫌桃叶薄,只恨柳枝空。 - “桃叶”通常指的是桃花,“薄”在这里可能表示不茂盛或稀疏。 - “柳枝”指的是柳树的枝条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上元元年(1164年)春,诗人在京师时作此诗。上苑:皇宫的花园。娑罗:一种树。秦女:即指杨贵妃。传说唐玄宗为杨贵妃作《霓裳羽衣曲》,因舞《霓裳》而亡;杨妃死后,“太真含笑西归去”,也葬于昆明池之侧。越江:《吴越春秋》载,勾践卧薪尝胆,曾说:“吾今见二女,姑苏台也。”后以“姑苏”借指吴地或吴宫。百巧:这里指织机。千穷:这里指织机上的纬丝
【注释】: 令公:指杜甫,因为杜甫曾做过左拾遗,所以尊称其为令公。 执拂妓:侍奉令公的侍女。 绮席:绣有精美图案的席。 芳尘:香气。 北斗:北斗星。古人以斗柄指向代表时间,故借指时间。 飘荡:随风而行,引申为漂泊无定。 癯(qú)儒:指杜甫,因杜甫瘦弱多病,故称“癯”。 路穷:处境艰难。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5年(大历二年),杜甫在长安与友人相会时。当时杜甫困顿潦倒,生活窘迫,心情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