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
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
宁浦书事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
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
注释:挥洒汗水不停地读书,人们都奇怪我为什么这样辛苦。我难道还追求荣华富贵吗?每天长日悠闲地来消解我的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诗人读书自娱、淡泊名利的诗作。前两句说,挥汗如雨地苦读,别人都感到奇怪,问我在干什么?后两句回答,我又何曾想求得什么荣华富贵!只是每天长日里闲适地读书来消除忧愁烦恼罢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清高孤洁的性格特征
注释: 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 意思是:鱼虾稻米如同淮河以南一样丰富,溪山景色宛若江南一般秀美。 自是迁臣多病,非干此地烟岚。 意思是:因为我是被迫迁移的大臣,身体多病,并非是因为这里的烟岚之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至宁浦时所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迁谪之地的不满和无奈之情。首句“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描绘了故乡的自然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然而
【注释】 宁浦:地名,今属浙江宁波市。书事:书信、记事。四时:春夏秋冬。愁人:令人忧愁的人。俱长:一天天增长。安得:如何能得到。石:指石头。 【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镇·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五绝。此诗写自己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诗人以石头作比喻,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南土四时尽热”,言自己身在他乡,远离故土,身处炎热之地,日夜难熬。 第二句“愁人日夜俱长”,“愁人”指诗人自己
宁浦书事六首 洛邑太师奄谢,龙川仆射云亡。 他日岿然独在,不知谁似灵光。 注释: - 宁浦:地名,位于今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 书事:指书写之事,也指记录事物的文字或文章。 - 洛邑:古代洛阳城,是周、汉、隋等朝代的都城。太师:古代官职名称,地位崇高。 - 奄谢:突然去世。 - 龙川:古县名,位于今中国江西省东部一带。仆射:官名,掌管军事。 - 云亡:忽然离去,形容迅速离去的样子。 -
释义:自己与树枝和影子成为三,骨肉不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注释:宁浦:县名,在今浙江省桐庐县西。书事:写事。二:指人的形体与树枝分不开。一作“人与枝相离”。三:指人的形体和影子分不开。一作“影与人俱”。生:指活着的人。死:指死了的人。何堪:不堪承受,无法忍受。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用“身”“枝”“月”三个物象表达了对亲人生死离别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身与枝藜为二”
【注释】 ①宁浦:县名,在今浙江宁海县东南。书事:写诗记述事迹或抒发感情。②更拚:犹言“更争”,“更斗”。三十:指三十年。同归:共同死去。无疑:没有疑问。③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生入:进入玉门关内。④死葬蛮夷:死在边地,埋骨于蛮荒之地。⑤句中“纵复”两句是说,即使玉门关内有人进来,与死亡相比,又有何区别呢?⑥蛮夷:古代称南方少数民族。⑦赏析:此诗以议论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