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四时读书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山光照槛水绕廊”,描述的是书房中自然景观的美好。山光照耀在窗台上,水波环绕着廊道,这样的环境使得读书成为了一种享受。 第二句: “舞雩归咏春风香”,这里的“舞雩”指的是古代的风车,用来驱鸟害,也用作娱乐之用。诗人回到书房后,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因此吟咏起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第三句:
四时读书乐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注释: 1. 四时读书乐:四季读书的乐趣。 2.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新发的竹笋压在了屋檐下,四周环绕着桑叶,而书房又明亮如旭日。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读书环境图。 3.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白天读书累了,便听蝉鸣声
【注释】 四时:一年四季。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庭前:庭院中。 篱豆花:指菊花。 商意:秋日的凉意。 萧然:寂静的样子。 万籁涵虚清:一切声响都溶于空寂之中。 床前:指书桌前的灯。 及此:因为有了灯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读书乐趣的诗。首句写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窗外传来蟋蟀的叫声
【注释】 木落水尽:指秋天,树叶已落,江河已干。千崖枯:形容山石裸露,草木萧疏。迥太吾:晋代葛洪《神仙传》载:太乙真人在华山炼丹后,乘白鹤而去。后遂以“太乙”为道士的称号。真吾:即太乙。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指读书至深夜,因灯火将熄,故用烛照;因雪下,则高声吟诵。韦编:古代学者编联竹简时所用的熟牛皮条,这里指孔子读《易》时所编的竹简。庐:屋。高歌夜半:指读书至深夜,因雪压而高声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