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誉当年蔼上庠,谈经肯羡解颐匡。 才高不第空嗟惜,一命聊为末路光。
英誉当年蔼上庠,谈经肯羡解颐匡。 才高不第空嗟惜,一命聊为末路光。 注释:英名和声誉在年轻时就已经广为人知,他喜欢谈论经书,常常能让人开怀大笑。尽管才学出众却没有考中,只能遗憾地感叹,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还能有如此的成就也算是幸运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刘公度的一种赞美和哀悼。诗中的“英誉当年蔼上庠”指的是他在年轻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谈经肯羡解颐匡”表明他对经书的热爱和才华
【注释】刘公度:即刘子羽。奉议:古代的一种官阶,为议郎之一种。奉议刘公度四首:这是作者对刘子羽的四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冬,应刘子羽邀,到长安任奉议官职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以及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平生学术在斯民”,意思是说,我一生所学的学问,都寄托在百姓身上。第二句“蕴积渊源百未伸”,意思是说我积累的学识渊博而深厚,但一直未能施展
《挽奉议刘公度四首》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表达了对刘公度的深厚怀念和对其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下面将逐句释义并赏析这首诗: 1. “英誉当年蔼上庠”:这句话意味着刘公度年轻时就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学术或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如同光彩照人的美玉。上庠指的是古代的高等学府,这里用以形容他的学识和品德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 2. “谈经肯羡解颐匡”:这里的经指儒家经典,解颐则是指讲学时引人入胜的样子
【解析】 “四首”:指《奉议刘公度四首》。 [译文] 挂冠归去,神武皇帝赋诗赠我。旋捧诏书,赐给我佩鱼。谁曾想到,桑榆之年也迎来晚景;同时,庆贺之事都集中到我的门上。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辞官归家后,奉诏出京赴任前。诗题中的“奉议刘公度”应是刘禹锡的好友、时任夔州刺史的刘禹锡。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自况的方式,抒发了归隐的志趣和对友人的思念。全诗情感真挚,风格沉郁,语言简练,意境开阔。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