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自遣

名山处处得幽寻,破砚时时出苦吟。
上药和平无近效,古诗简淡有遗音。
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
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暑中自遣》是一首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他在炎炎夏日中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放逐的情感。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名山处处得幽寻,
    破砚时时出苦吟。
    上药和平无近效,
    古诗简淡有遗音。
    苏门隐去闻孤啸,
    栗里归来弄素琴。
    尚恐俗尘除未尽,
    每思雪夜宿东林。

  2. 创作背景
    《暑中自遣》创作于南宋时期,是陆游在面对国事家忧、身处乱世之中所抒发的一种情感寄托。诗中的“暑中”指的是酷热的夏天,而“自遣”则是诗人为了排解心中烦闷而进行的一种内心活动或修行。通过描写名山胜地的幽静和简朴的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3. 诗句解析

  • 名山处处得幽寻:表明陆游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破砚时时出苦吟:描述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写作的情景,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文学追求。
  • 上药和平无近效:可能隐喻了诗人对于理想状态的追求,即理想的生活并非易如反掌,而是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
  • 古诗简淡有遗音:强调了诗歌简洁而深刻的美学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赏。
  • 苏门隐去闻孤啸:可能是指诗人隐居山林,以听松涛为伴,享受孤独却又不失为精神自由。
  • 栗里归来弄素琴:描绘了回归田园后,操持琴瑟的生活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通过对名山胜水的描绘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喧嚣尘世的超然和对心灵自由的渴望。这种对美好生活境界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心态。
  1. 艺术风格:《暑中自遣》的艺术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名山”、“破砚”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富有哲理性。

《暑中自遣》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