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自述

平生偶有爱山僻,垂老常无沽酒资。
破屋颓垣吾已矣,大冠长剑汝为谁。
邮亭历历关河远,鬓发萧萧岁月移。
残暑不禁随手过,东篱又近菊花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秋自述》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1. 作者简介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平生偶有爱山僻,垂老常无沽酒资。
    破屋颓垣吾已矣,大冠长剑汝为谁?
    邮亭历历关河远,鬓发萧萧岁月移。
    残暑不禁随手过,东篱又近菊花时。
  • 翻译
    我生平偶尔喜爱山林幽静,年老之后却常常缺少购买美酒的钱。
    破旧的房屋已经倒塌,长剑和大冠都已无用武之地。
    驿站周围关河景色历历在目,但自己的头发已因岁月而斑白。
    炎热的暑气无法抵挡,随手而过,菊花又近在东篱之下。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感受。
  • 哲理思考:诗中“垂老常无沽酒资”一句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 文化内涵: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经历了政治上的失意和社会动荡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观察融入诗歌之中,形成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1. 文化影响
  • 传承价值:陆游的《初秋自述》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初秋自述》不仅是一部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的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诗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