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遣兴

闲愁长与病相依,晨起梳头感发稀。
春事鼎来风更恶,晨光已满雪犹飞。
江梅有恨论年别,旅雁无情计日归。
剩欲湖边踏青去,凭谁为解乱书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春遣兴》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爱国者。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始终未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陆游在文学上有着杰出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其作品风格清新圆润,格力恢宏。《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等著作中保存了大量他的作品。

  2. 诗歌原文
    闲愁长与病相依,
    晨起梳头感发稀。
    春事鼎来风更恶,
    晨光已满雪犹飞。
    江梅有恨论年别,
    旅雁无情计日归。
    剩欲湖边踏青去,
    凭谁为解乱书围?

  3. 内容解析

  • 闲愁与疾病:诗句中的“闲愁”与“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身体的不适。陆游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国难当头时的无奈与挣扎。
  • 自然景象:诗中描写了春日里自然景色的变化,“春事鼎来风更恶,晨光已满雪犹飞”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天气的寒冷以及大自然的萧瑟景象。
  • 物象寓意:通过对梅花和旅雁的描写,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江梅有恨论年别”中的“江梅”可能指的是梅花,诗人借梅花的凋零来表达自己的遗憾与不舍;而“旅雁无情计日归”则表现了对旅人离去的哀愁。
  • 活动选择:诗人选择了在湖边踏青,尽管环境美好,但仍无法消解心中的愁绪,只能“剩欲湖边踏青去”,这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贯穿全诗。
  • 寻求慰藉:结尾处的“凭谁为解乱书围”,反映出诗人在政治风波和个人困境中感到孤立无援,渴望有人能理解和帮助。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结构:这首诗严格遵守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精炼。
  • 丰富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 优美的意象:如“寒风”、“雪飞”、“江梅”等意象,都赋予了诗歌独特的画面感和深远的内涵。
  • 深沉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历史评价
  • 南宋四大家之一:“陆游不仅在词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诗、文领域也有杰出贡献。”。
  • 爱国志士:陆游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 文学大师:陆游以其独特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被誉为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代表人物。
  1. 现代应用
  • 文化遗产:《初春遣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 教育教材:陆游的诗歌常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中,成为学生们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内容。
  • 文化研究:学者们通过研究陆游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1. 相关作品
  • 《剑南诗稿》:收录了陆游大量的诗作,展现了其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渭南文集》:除了诗,陆游的散文同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 《南唐书》:记录了陆游的生活经历及其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
  • 《老学庵笔记》:陆游的另一部笔记体著作,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及个人见解。

《初春遣兴》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了解陆游生平和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文学成就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