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昼晦夜遂大雪

大风从北来,汹汹十万军。
草木尽偃仆,道路暝不分。
山泽气上腾,天受之为云。
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鼋。
朝暗翳白日,暮重压厚坤。
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
儿怖床下伏,婢恐坚闭门。
老翁两耳聩,无地著戚欣。
夜艾不知雪,但觉手足皲。
布衾冷似铁,烧糠作微温。
岂不思一饮,流尘暗空樽。
已矣可奈何,冻死向孤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云昼晦夜遂大雪》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大风从北来,汹汹十万军。 草木尽偃仆,道路瞑不分。 山泽气上腾,天受之为云。 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龟。 朝闇翳白日,暮重压厚坤。 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 儿怖床下伏,婢恐坚闭门。 老翁两耳聩,无地著戚欣。 夜艾不知雪,但觉手足皲。 布衾冷似铁,烧糠作微温。 岂不思一饮,流尘暗空樽。 已矣可奈何,冻死向孤村!
  • 翻译:大风从北方而来,声势浩大如同十万大军。 树木花草全部倒下,道路上一片漆黑无法辨认。山间的水汽上升化为云朵,天空接受了这种变化形成了云雾。山上的云彩像奔腾的马和牛,水面上的云彩则像鱼儿和乌龟。清晨天色昏暗遮挡太阳,夜晚厚重的云层压得大地喘息。坚固的高墙似乎随时会倒塌,我的屋子也难以抵挡这样的风雨。小孩害怕床下躲避,婢女恐惧紧闭了门窗。老翁双耳失聪,无处安放内心的忧虑。到了夜晚竟然不知道雪的存在,只感觉到手脚都裂开了皮。冰冷的被子就像铁一般冷,只能依靠烧糠来提供一点点温暖。难道不想喝上一口热酒吗?但尘世中的浊气遮蔽了我的酒杯。无可奈何,只能冻死在孤独的村落里!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陆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的观察力,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
  • 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宋金战争的多次战役,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体会。其诗风豪放,既有宏大的格局,又有细腻的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代表。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山云”、“水云”等,通过这些具体的自然元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战争破坏的感慨。
  • 情感深沉: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恐惧、无助和绝望。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
  • 语言简练:陆游的语言简练有力,每个字词都经过深思熟虑,充分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同时,诗中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1. 名家点评
  • 现代学者评价:现代学者普遍认为《风云昼晦夜遂大雪》是陆游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 文化影响:此诗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从中吸取了营养,将其作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典范。

《风云昼晦夜遂大雪》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