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郎

我居山阴古大泽,四顾茫茫烟水白。
平时辙迹所不到,玉树郎君肯来客。
衡门仅可俯首过,陋室真成容膝迮。
木盘设食菜数箸,共饱知君不予责。
期年相从无夜旦,一日复有千里隔。
送君津头泪如绠,老身恨不生羽翮。
江湖道崄非一二,触处兢畏真良策。
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周郎》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周郎的深深惜别之情。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他曾在年轻时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后因应礼部试被秦桧所黜。在孝宗时,陆游赐进士出身,并在中年入蜀后投身军旅生活。尽管晚年退居家乡,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文学成就:陆游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不仅题材多样且风格独特。他的词作更是以豪放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高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我居山阴古大泽,四顾茫茫烟水白。平时辙迹所不到,玉树郎君肯来客。衡门仅可俯首过,陋室真成容膝迮。木盘设食菜数箸,共饱知君不予责。期年相从无夜旦,一日复有千里隔。送君津头泪如绠,老身恨不生羽翮。江湖道嶮非一二,触处兢畏真良策。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
  • 译文:我居住在山阴古泽的偏远之地,四周烟水茫茫,平时很少有人来访。虽然平时少有人迹,但今天玉树般的周郎却来到了我的门前。简陋的屋子只能低头而过,真正成了能容纳下双膝盖的地方。桌上摆放着简单的饭菜,几根菜就足以满足。与周郎共度时光,不觉日已转瞬即逝,一天之间又分隔千里。临别之时,泪水如同细绳般垂落,我多希望能拥有飞翔的能力,远离这危险重重的江湖。希望从今天开始,我能收到你平安的消息,我将在灯前亲手拆开你的信笺。
  1. 作品特点
  • 抒情手法:陆游在《送周郎》中运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他对周郎的深厚友谊和不舍之情。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住所和与友人的相聚时刻,以及分别时的伤感,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 艺术风格: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节奏明快、对仗工整,体现了陆游严谨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全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色彩,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友情因素:诗中的周郎可能是陆游的朋友或者知己。两人在共同的生活经历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离别的描述,也是两人情感交流的见证。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被视为宋词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陆游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影响力: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借鉴了陆游的诗歌风格,将陆游的作品视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1. 相关研究
  • 比较研究:与其他同期文学作品相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送周郎》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各有特色。
  • 文化研究:通过对《送周郎》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方式。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陆游的《送周郎》常被纳入文学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推广:通过各种媒介和活动,包括戏剧表演、讲座、展览等形式,陆游的《送周郎》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增强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送周郎》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更是陆游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综合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应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同时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