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思明

几年来瘴外,此夜宿溪中。
照枕残鸡月,吹灯落叶风。
卢循犹伪国,杨仆已衰翁。
起戴寒星去,前村烧影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思明》是宋代诗人陶弼的诗词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美景的怀念。陶弼在这首诗中展现了自己远离瘴疠之地,今夜得以在溪边栖息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中“几年来瘴外,此夜宿溪中”这两句,通过“瘴外”与“溪中”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诗中的“照枕残鸡月,吹灯落叶风”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氛围,月光、残鸡、落叶以及微风,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有诗意的自然画面。

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庐循犹伪国,杨仆已衰翁”等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这些诗句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陶弼作为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其作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过思明》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风格,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过思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