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亭外淡江天,久客登临更浩然。
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
已嗟异国逢衰节,况复西风听乱蝉。
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南冠亭秋晚闲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冠亭秋晚闲望》是宋代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异国他乡面对秋末景色的感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南冠亭秋晚闲望》的作者寇准,作为宋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其作品深受后人赞誉。
诗歌原文:
- 久客登临更浩然,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已嗟异国逢衰节,况复西风听乱蝉。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诗歌注释:诗句中的“南冠亭”指代的是某处地名,“淡江天”形容江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久客”则表达了诗人因长久在外而感到的孤独和感慨。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画面,引人深思。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晚时分的江景和孤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引发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忧国忧民的主题色彩。
艺术手法: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景物的变化来抒发情感。如诗中的“白浪”与“苍烟”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同时,诗人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内涵和哲学意义。
文化背景:在宋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常借诗抒怀,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寇准作为当时的文坛代表人物,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和追求。
《南冠亭秋晚闲望》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历史背景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