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惠政上人

寥寥长日掩松关,白首忘机古寺间。
香烬石房终晓讲,叶堆莎径忆秋山。
澄泉心地清无染,野鹤精神老更闲。
孤坐有谁同此意,白云空见渚禽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惠政上人》是宋代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寇准,字平仲,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元年(1023年),因政治原因被贬为衡州司马,后来在病重中去世于竹榻之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政治上的坎坷,也有文学上的造诣。
  • 作品风格:《赠惠政上人》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体现了寇准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华。
  1. 诗歌原文
    《赠惠政上人》
    寥寥长日掩松关,
    白首忘机古寺间。
    香烬石房终晓讲,
    叶堆莎径忆秋山。
    澄泉心地清无染,
    野鹤精诚自不凡。

  2. 诗歌注释

  • “澄泉心地清无染”:此句意指清澈的泉水象征着诗人的内心纯净无暇,没有任何杂质,比喻其心境如同澄澈的水一样清明。
  • “野鹤精诚自不凡”: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赞美,野鹤因其高洁的本性而显得不同凡响,这里用以比喻上人的品德高尚,精神纯洁。
  1. 诗歌鉴赏
    《赠惠政上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寥寥长日掩松关”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香烬石房终晓讲”则透露出一种静谧的学习氛围;“叶堆莎径忆秋山”则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2. 创作背景
    《赠惠政上人》的创作背景与寇准的政治生涯紧密相关。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寇准因病被贬至衡州司马。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心境也变得颇为复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赠惠政上人》不仅展示了寇准深邃的文学修养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智慧和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