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

缓驱千骑出朝京,唤得春回眼界青。
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
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
惭愧去年冬十月,军书彻夜听鸣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是南宋诗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其文学成就也颇受后世赞誉。张孝祥的仕途起伏较大,曾因直言进谏得罪秦桧,后得以平反,历任多个重要官职。他的作品风格豪放,尤以词最为人所称道,有《于湖集》、《于湖词》等作品传世。

  2. 诗歌原文:缓驱千骑出朝京,唤得春回眼界青。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惭愧去年冬十月,军书彻夜听鸣铃。

  3. 诗歌赏析:此诗开篇即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缓缓驱马出发,春意盎然的景象顿时呈现在读者面前;随后通过“旗脚灵风来庙步”等句子,描绘了祭祀过程中庄严而肃穆的场面,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交融。最后两句“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透露出诗人对此次祭祀活动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朝廷忠诚的态度。

  4. 写作背景:根据史书记载,张孝祥在担任抚州知府期间政绩卓著,得到了百姓的广泛爱戴。在一次祭祀昭亭神祠的活动中,张孝祥作为官员参与其中,其创作了这首表达自己对此事看法和感受的诗歌。

  5.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祭祀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此外,诗歌中的意象选择富有层次感,如“春回眼界青”中的“春天”,既指自然界的复苏,也象征国家和民族的新生。

  6.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张孝祥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南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张孝祥的《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不仅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了解南宋文化、历史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