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沈商卿砚

石渠东观天尺五,壁星下直图书府。
琳琅宝镇出三代,浩瀚简编照千古。
右文储砚一百九,钿匣珠囊护琼玖。
有时清夜发光怪,诸儒纵观容拜手。
一收朝迹归故园,瓦池苇管涂突烟。
梦寻清都故历历,起凭书案空潸然。
眼明见此超万石,色如马肝涵玉质。
白圭之玷尚可磨,涩不拒笔滑留墨。
摩挲太息不自已,呼儿汲甘为湔洗。
天遗至宝瑞吾子,要与词林壮根柢。
子行飞骞为时须,西清承明有佳除。
收功翰墨傥乞我,田间自抄种树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沈商卿砚》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和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简介
  • 作者与时代背景:郑亨仲,字刚中,婺州金华人,宋哲宗元佑三年生,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卒,享年六十七岁。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任职四川宣抚副使,治理蜀地颇有成效,以威震境内。
  • 诗歌内容:张孝祥在诗中以“石渠东观天尺五,壁星下直图书府”开篇,将砚台比作天上的星辰,置于图书府旁,象征其珍贵与神圣。接着,诗中提到了“琳琅宝镇出三代,浩瀚简编照千古”等语句,这些句子不仅赞美了砚台本身,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使用:在《赋沈商卿砚》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通过将砚台比作“天尺五”,暗示其尺寸之大,难以企及。又如“琳琅宝镇出三代”,这里的“琳琅”和“宝镇”都传达了砚台质地的珍稀与贵重。
  • 节奏与韵律:这首诗采用了四言句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鲜明,易于朗读。同时,押韵的手法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上的和谐。
  1. 文化意义
  • 对砚台的赞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砚台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辅助之物。张孝祥在诗中的赞美,反映了他对这一传统文化载体的重视。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对砚台的描写,诗人似乎也在与历史上的文化瑰宝进行对话。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张孝祥的《赋沈商卿砚》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它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砚台这一传统文房四宝的赞美,诗人展现了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