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东观天尺五,壁星下直图书府。
琳琅宝镇出三代,浩瀚简编照千古。
右文储砚一百九,钿匣珠囊护琼玖。
有时清夜发光怪,诸儒纵观容拜手。
一收朝迹归故园,瓦池苇管涂突烟。
梦寻清都故历历,起凭书案空潸然。
眼明见此超万石,色如马肝涵玉质。
白圭之玷尚可磨,涩不拒笔滑留墨。
摩挲太息不自已,呼儿汲甘为湔洗。
天遗至宝瑞吾子,要与词林壮根柢。
子行飞骞为时须,西清承明有佳除。
收功翰墨傥乞我,田间自抄种树书。
【注释】
赋沈商卿砚:诗题,作者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沈商卿,即沈传师,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商卿。砚,写字绘画用的石质文具。
石渠:汉宫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郊。东观:东汉时,在洛阳南宫建太学,设五经博士,置官属,校勘群书于此。
壁星:壁,指墙壁;星,指星宿。
琳琅(línglánɡ):形容美玉的光泽。
简编:竹简和木简,古代书写材料。
右文储砚一百九:指砚台。右文,《易经》卦名,由“兑”、“坎”组成。
钿匣珠囊:精美的盒袋。
光怪:光彩奇异。
诸儒:古代称学者。
瓦池苇管:陶瓦制成的水池和芦苇做成的笔筒,都是文人学士常用的物品。
清都:指天上的皇宫,这里泛指京城或朝廷。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起凭:起身依靠。
马肝:马的肝脏,比喻贵重之物。
白圭之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缺点。
白圭(kuí):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以廉洁著称。白圭之玷尚可磨,意思是白玉上的斑点虽然难磨去,但仍然珍贵。涩不拒笔滑留墨:砚台的质地虽涩,但能写出流畅的墨迹。
摩挲(suō):抚摸。
天遗至宝瑞吾子:上天赐予我如此珍贵的砚台。
要与词林壮根柢:一定要使词林更加坚实强大。
收功翰墨:指写文章。
田间自抄种树书:自己动手种树的书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颂砚,表达了对国家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重视。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二句写砚台的珍贵和高远。砚台产于石渠东观,是古代皇帝书房的珍品。它如同天尺五般高大,壁星下直图书府,琳琅宝镇出三代,浩瀚简编照千古,可见其价值之高。
中间四句赞美砚台的品质和功能。右文储砚一百九,钿匣珠囊护琼玖,有时清夜发光怪,诸儒纵观容拜手。这四句赞美的是砚台的外观和功能。砚台上有一百九个格子,每个格子都是精美的盒子。它保护着琼玖般的珍宝,有时晚上还能发出奇异的光,让诸儒士们看到后都感到敬畏。
接下来四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一收朝迹归故园,瓦池苇管涂突烟,梦寻清都故历历,起凭书案空潸然。这些句子描绘了作者回到家乡后的情景。他看着瓦池中的水,想起了京城的繁华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拿起笔来写文章,却发现自己的文笔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和祝愿。眼明见此超万石,色如马肝涵玉质。白圭之玷尚可磨,涩不拒笔滑留墨。摩挲太息不自已,呼儿汲甘为湔洗。这两句赞美了砚台的坚韧和品质。它像万石般坚硬,颜色如同马肝般美丽,它的质地虽然有点涩,但是能够写出流畅的笔墨。作者抚摸着它,叹息不已,甚至叫孩子去汲甘来洗涮它。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