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甚得雨与张文伯同登禅智寺

老火陵稚金,聚作三日热。
舟行湘江上,蒸煮到鱼鳖。
黑云起东北,一震山石裂。
不知雨来处,但见风卷叶。
银河倚天泻,高浪舞飞雪。
只听打篷声,已觉凉意惬。
岸傍古佛屋,楼殿颇嵽嵲。
不辞冲泥去,一看雨脚阔。
吾宗紫岩客,穷苦志不慑。
自我来浯溪,奔走已旬浃。
我懒久废学,愧子来挈挈。
相携得伟观,为子炽然说。
愿子领话头,吾今指摽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暑甚得雨与张文伯同登禅智寺》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夏日炎炎热如火,
蝉声嘈杂乱人耳。
山林寂静无风雨,
唯有清泉流石上。

僧侣闲坐听松涛,
茶香飘逸满寺院。
日暮时分归途长,
禅智寺里凉风生。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的暑热和雨后的清凉,以及在禅智寺内的一段宁静时光。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夏日山林的寂静与清泉流水的自然之美,并且透露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禅智寺为背景,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心静如水的氛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