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其一十一去荆州

方船载酒下江东。箫鼓喧天浪拍空。万山紫翠映云重。
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作笺我欲问龙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孝祥的《浣溪沙·其一十一去荆州》是一首表达作者离别江陵、乘船下江东时的感慨与期待的诗词。下面将深入探讨此诗:

  1. 诗歌原文
    方舡载酒下江东。
    箫鼓喧天浪拍空。
    万山紫翠映云重。
    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
    作笺我欲问龙公。

  2.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诗歌开篇“方舡载酒下江东”描绘了一幅船只载满美酒,顺流而下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箫鼓喧天浪拍空”进一步通过箫鼓之声和浪涛之响,增强了这种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长江的波涛声和岸边人群的欢声笑语。
  • 自然景观:接下来的“万山紫翠映云重”用色彩鲜明的词汇勾勒出江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峦,紫色的青山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形成了一副美丽的自然画卷。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 人物活动:“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象的向往和对即将到来的风物的期待。岳阳楼和石首岸头的美景构成了他心中的理想之地,而此刻的他正站在即将离去的船上,心情复杂,既有不舍也有期待。
  • 文人情怀:“作笺我欲问龙公”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想要通过书信来传达自己的心声,但同时又感到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感。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孤高与内敛。
  1. 文化背景
  • 宋代历史背景: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的活动尤为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为展现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的重要形式。张孝祥作为宋代的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政治态度。
  • 文人交流方式:在宋代,文人之间通过书信往来进行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已成为常态。张孝祥的这首《浣溪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通过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 地方特色:荆州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不仅政治地位重要,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聚集地。张孝祥在荆州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当地风情的赞美,都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张孝祥的《浣溪沙·其一十一去荆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的佳作,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