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弦索休弹。清泪无多怕湿衫。
故人相遇。不醉如何归得去。我醉忘归。烟满空江月满堤。
减字木兰花 · 其五琵琶亭林守、王食倅送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 · 其五琵琶亭林守、王食倅送别》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张孝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送别的画面,表达了他对离别时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的开头“江头送客”便设定了一个开阔的背景,使得读者能即刻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氛围。紧接着的“枫叶荻花秋索索”,通过枫叶和荻花的萧瑟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寒冷与凄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人物的情感更加深刻。
诗中的“弦索休弹”和“清泪无多怕湿衫”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与心理活动刻画出了一种不舍的情绪。弦乐声声,本应是欢快的象征,但在离别时却成了悲伤的源泉;而清泪滴落,更是无法避免的悲伤流露。这种对比强化了离别时情感的复杂性与沉重感。
“故人相遇”与“不醉如何归得去”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他宁愿选择借酒消愁,也不愿让离别成为永久的记忆。这既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离别时的常见心态,也展示了张孝祥作为诗人的才情与情感深度。
“我醉忘归,烟满空江月满堤”则以自我陶醉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态度,暗示了尽管离别令人难过,但生活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值得珍惜,如月光下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种结尾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让整首诗的意义更加丰富。
《减字木兰花·其五琵琶亭林守、王食倅送别》不仅以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展现了张孝祥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