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 游赋高疏寮东墅园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
碧天秋浩渺。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群山风景殊异,难忘曲径寻幽,恰是雨后天刚刚破晓。一处房舍幽静深渺。可见依据花草长势用石垒起的花池,可见把泉水引往水池的渠道。几天没有来此,一片青云仍在空中飘摇。径自开怀吟啸。可叹的是满目乔木荒凉,西风残照。

天空碧蓝而明净,秋意萧萧。静听天籁清幽之声降下云霄。空山寂静,草木渐老。欲步仙人后尘,又怕那些采摘芝草的的人来此骚扰。一派野色直到闲置的门前,不除芳草,任其自生更好。此境深邃宁静,比起陶渊明的斜川又清静多少。

介绍


《扫花游·游赋高疏寮东墅园》是宋代词人周密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共分两片,上片写作者在高疏寮的东墅园游览时所见之景。下片则描写作者在园中赏玩菊花的情态。

上片

满目秋光如画里,正晚来风定。
小径幽花,轻烟淡月,都作寻常看。
最是重阳时候,黄菊开时见此景。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高疏寮的东墅园游览时所见到的一幅秋日美景图。通过”满目秋光如画里”一句,展现了园中景色之美;而”晚来风定”则透露出此时正是秋季傍晚,微风吹拂,带来些许凉意。

下片

**最是重阳时候,黄菊开时

注解

扫花游:词调名。《钦定词谱》:“扫地游,调见《清真词》,因词有“占地持杯,扫花寻路”句,取以为名,又名《扫花游》。”

烟霞: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万壑: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记曲径”句: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霁痕:雨后初晴的景象。

绿窗:屋舍。韦庄《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初晓:天刚亮。

窈窕:幽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甃(zhòu)石:砌石,垒石为壁。

就泉通沼: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说文》:“沼,小池也。”

苍云:青云。

长啸: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怅乔木荒凉: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残照:李白《忆秦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碧天:碧空,蓝天。

浩渺:广阔无边。

虚籁:指风。

泠泠(línglíng):清幽的声音。

孤峭:突兀峭立。

山空:空山寂静。王维《鸟鸣涧》:“夜静春山空”。李白《谢公亭》:“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 山空碧水流。”

翠老:翠色变衰。

步:跟着,跟随。

采芝人:采摘芝草的的人。芝,《说文》:“芝,神草也。”

野色:原野的景色。

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清闲的门庭。

“芳草”句:《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深悄:深邃宁静。

斜川:古地名。在江西省星子﹑都昌二县县境。濒鄱阳湖,风景秀丽,晋陶潜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诗并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