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 · 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是南宋诗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末元初,是张炎对友人杭友促归的感怀之作。下面是关于该文学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 创作时间与历史背景:《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创作于宋末元初,这一时期是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元军南下侵扰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张炎作为南宋遗民,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 作者张炎:张炎(1248年—约1327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翠屏山人、乐笑翁等,南宋末期的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词坛宗师”。他的词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其中不乏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词作原文与鉴赏
  • 词作原文: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 。
  • 词中意象解读:《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中的意象丰富,如“流水人家”、“一片苍树”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深深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
  1. 词的艺术特色
  • 换头曲的结构特点:这首词采用了换头曲的形式,前后段结构上有所变化,后段的结尾将全词的情绪推向高潮。
  • 音律和谐与意境美:从音乐性角度来看,《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的音律和谐,尤其是末尾的“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不仅在形式上保持了词的规范,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统一。

《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张炎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