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罗几剪黏新巧。似过雨、胭脂全少。不教枝上春痕闹。都被海棠分了。
带柳色、愁眉暗恼。谩遥指、孤村自好。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
杏花天 · 赋疏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花天·赋疏杏》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独特感受,还融入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杏花天 · 赋疏杏’:
创作背景:《杏花天·赋疏杏》是宋代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原文与译文:词的原文如下:“湘罗几剪粘新巧。似过雨、胭脂全少。不教枝上春痕闹。都被海棠分了。”翻译为:“湘罗几剪粘新巧,仿佛经过雨水的洗礼,胭脂般的颜色全都消失。不让枝头春痕乱飞,却被海棠分去了。”。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描绘杏花的美和春天的景色,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哀愁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艺术手法:张炎在词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湘罗几剪”形容杏花的精致,“过雨”暗喻生活的洗礼,“胭脂全少”则表达了岁月变迁带来的美丽减退。这些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词人评价:张炎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观中的变化,并赋予深刻的情感内涵。
《杏花天·赋疏杏》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景色的诗词,更蕴含着词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美丽与哀愁的深刻反思。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