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孤篷。正丛篁护碧,流水曲池通。伛偻穿岩,纡盘寻径,忽见倒影凌空。拥一片、花阴无地,细看来、犹带古春风。胜事园林,旧家陶谢,诗酒相逢。
眼底烟霞无数,料神仙即我,何处崆峒。清气分来,生香不断,洞户自有云封。认奇字、摩挲峭石,聚万景、只在此山中。人倚虚阑唤鹤,月白千峰。
一萼红 · 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传奇剧《牡丹亭》中的一折。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美丽的园林池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时期,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束季博的文人。他生活在平江文庙前的一个美丽园林中,这个园林被称为“一萼红”。园中的景色如画,四季更替,花开花落,美不胜收。然而,这位文人却对周围的美景视而不见,只是沉溺于自己的书卷之中,无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在这部作品中,汤显祖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例如,他用“一萼红”来形容园林中盛开的花朵,象征着青春的美好;用“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部作品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在描写园林美景的同时,他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弱点。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和选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美和人文美的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