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其二赠云麓麓道人

□□不了。都被红尘老。一粒粟中休道好。弱水竟通蓬岛。
孤云漂泊难寻。如今却在□□。莫趁清风出岫,此中方是无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其二赠云麓麓道人》是张炎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张炎(1248-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张炎是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然而,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使得他的家财被抄没。
  1. 作品原文
  • 原文:“不了。都被红尘老。一粒粟中休道好。弱水竟通蓬岛。孤云漂泊难寻。如今却在。莫趁清风出岫,此中方是无心。”
  1. 艺术特色
  • 哲理思考:诗中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比“红尘”与“蓬岛”、“弱水”与“清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超脱和淡然。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素养和对尘世的淡然态度。
  • 意象描绘:诗中的“弱水”和“清风”等意象,富有象征意味,既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例如,“弱水竟通蓬岛”可能隐喻着某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自由。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洋溢着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虽然面对尘世的繁华变迁,诗人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界所动,这种心境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清平乐·其二赠云麓麓道人》不仅是一首具有文学价值的诗篇,更是蕴含了丰富哲学思想和深邃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张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和超然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