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杨村

转柁初投独树村,杖藜因叩小蓬门。
殷勤翁媪吹茅火,饤饾鸡豚荐瓦樽。
剩喜平时无暴客,只愁连雨没禾根。
招邀纵简真淳在,欲去犹嗔稚子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饮杨村》是宋代诗人张镃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转柁初投独树村,杖藜因叩小蓬门”。
  • 译文:夜晚来到杨村,找到一个独树的村庄。我拄着杖头,叩响了小门。
  1. 赏析与诗意
  • 赏析:诗中“转柁初投独树村,杖藜因叩小蓬门”两句通过转动柴扉、用杖敲打蓬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一种宁静与满足感。
  • 诗意: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乡间独树村中夜晚饮酒的宁静与温馨情景。开篇“转柁初投独树村,杖藜因叩小蓬门”,两句,通过转动柴扉、用杖敲打蓬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一。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张镃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和平与自然的向往。
  1. 诗歌主题与思想感情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对夜晚乡村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思想感情:诗人通过描写农村夜晚的宁静场景,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情感。诗中的“剩喜闰时无暴客,只愁连雨没禾根”体现了对乡村和平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1. 艺术手法与表现风格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殷勤翁媪吹茅火”,将乡村的居民人性化,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诗人心中的形象。
  • 表现风格:张镃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使得整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夜饮杨村》不仅是张镃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南宋时期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理想化追求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