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楼

中夏圣人调律吕,八荒异国入图书。
从容德让唐虞远,驰骋战争秦汉馀。
不道鼓旗无勇将,须知俎豆有真儒。
功臣骑虎凶而国,常向冰渊审庙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远楼》是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在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从诗歌原文、赏析角度以及背景介绍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和翻译
  • 原文:“中夏圣人调律吕,八荒异国入图书。从容德让唐虞远,驰骋战争秦汉馀。不道鼓旗无勇将,须知俎豆有真儒。”
  • 翻译:在中华夏土,圣人调控了律吕,四海之外,各国的典籍汇聚于此。从容地展现德治,让唐虞的盛世流传久远;驰骋于战争,使秦汉的余波仍存。不必惊讶于战鼓震天而没有勇猛将领,应当明白这里有着真正的儒者。
  1. 诗词赏析
  • 主题思想:《经远楼》通过对古代圣贤治理国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赞美与向往。诗中“唐虞远”,指的是尧舜时期的盛世,“秦汉馀”则是指秦朝和汉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治国经验。通过这样的历史回望,诗人强调了德政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艺术手法:张方平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将古今、中外的治理成就巧妙结合,展现了一个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政治智慧。这种对比不仅仅是时间上的,也包括了空间上的跨越,如将四海之外的国家纳入视线,显示了一种包容的大国气象。
  1. 背景介绍
  • 作者经历:张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时期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官员,曾在西夏入侵时提出平戎十策,为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既有政治生涯上的起伏,也有学术上的辉煌成就。
  • 诗歌创作时代: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在那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常常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想追求,张方平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治理和道德教化的关注。

《经远楼》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人们来说,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无疑能够更加丰富他们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