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飞来兮,越沧海之无垠,标格孤高谁与群。风前清啸欲命侣,凝神翘立如含颦。
鹰鹯独矜觜爪利,燕雀止为腥膻驯。扃笼犹负语言巧,堕羽直为依襟珍。
杳杳水云上,亦有网罗屯。黄鹤飞去兮,汝无恋此扰扰之尘寰。
冲丹霄兮凌紫烟,行啄秀芝咽醴泉。静栖琪树金羽丽,闲舞瑶池菊裳鲜。
鹓群凤侣久相待,休随燕雀陪鹰鹯。
黄鹤篇
介绍
《黄鹤篇》是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简介:《黄鹤篇》的作者张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是宋应天宋城人。他生于仁宗景祐元年,并举茂才异等科及贤良方正科,历任知昆山县、通判睦州等职。他在西夏入侵期间上平戎十策,并在英宗治平中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后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因太子少师致仕。他的文学成就包括诗歌和政论文等多种形式的创作。
诗歌原文与译文:《黄鹤篇》的原文如下:
黄鹤飞来兮越沧海之无垠,
标格孤高谁与群。
风前清啸欲命侣,
凝神翘立如含嚬。
鹰鹯独矜觜爪利,
燕雀止为腥膻驯。
扃笼犹负语言巧,
堕羽直为依襟珍。
杳杳水云上,亦有网罗屯。
黄鹤飞去兮汝无恋此扰扰之尘寰,
冲丹霄兮凌紫烟,行啄秀芝咽醴泉。
静栖琪树金羽丽,闲舞瑶池菊裳鲜。
这首诗的译文大致可以翻译为:“黄鹤飞来越过无边的大海,它独自标榜着自己的高洁,谁能比得上它呢。”诗中的黄鹤在清风中呼唤同伴,仿佛想要找到自己的伴侣,而它的眼中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它不屑于像那些鹰隼那样只为了食物而捕杀其他动物,也不屑于像那些燕雀那样因为腥味而变得驯服。尽管关入笼子,它也不愿意放弃它的语言天赋,即使坠落,它也要成为人们珍爱的对象。“黄鹤飞走,你不应该留恋这纷乱的尘世”,它冲破了云霄,升上了紫烟,去寻找自己的食物——珍贵的灵芝和甘甜的泉水,静静地栖息在美丽的琪树上,悠闲地在清澈的瑶池中翩翩起舞。整首诗通过黄鹤的自由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批判。诗歌赏析:《黄鹤篇》通过对黄鹤的形象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的运用,传达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主题。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黄鹤”象征着高洁和独立,而“网罗屯”则暗示了世间的诱惑和束缚。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写作背景:《黄鹤篇》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作中流露出的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显得尤为突出。张方平本人也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变迁,他对政治的冷漠和个人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反映在其诗歌的创作中。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黄鹤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以及对自由精神的颂扬,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黄鹤篇》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思考。
相关景点介绍:作为《黄鹤篇》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楼不仅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美誉。登上黄鹤楼远眺,可以感受到长江水波浩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黄鹤篇》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