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别碇斋诗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行别碇斋诗》(宋代张舜民作)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沉思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2. 诗歌翻译
    坐在家中难道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强迫你离开呢?
    山川的颜色没有改变,但人们的心情却各不相同。
    隔着霜冻的树林似乎有着更深的情感,夜晚的水声让人感到寂寞。
    像杜甫这样的大师都虚传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一个人在书房中度过一生。

  3. 诗歌解析

  • 主题探讨:《东行别碇斋诗》主要探讨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坚持。通过对比“宴坐”的美好与“强尔行”的无奈,反映了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艺术特色: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组,共八组,整齐划一,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习惯。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山川”、“霜林”、“夜水”等,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东行别碇斋诗》不仅是张舜民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学中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普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