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诗句释义:

  1. 东行别碇斋诗:这首诗的标题,表达了作者在东行途中与朋友告别的心情。
  2. 宴坐岂不好:意为“坐下来休息不是很好吗”。这里反问自己为何要离开舒适的环境,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3. 有谁强尔行:意为“是谁逼你非要走这条路”。这里的“尔”指代自己,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被迫的情绪。
  4. 山川不改色:意为“即使经过长途跋涉,山川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颜色”。这句表达了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景色依旧美丽如初。
  5. 儿女各为情:意为“儿女们各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这里的“儿女”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同伴或亲人。
  6. 岸隔霜林意:意为“岸边隔着霜打的树林,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这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与前面的喧嚣形成对比。
  7. 斋空夜水声:意为“晚上的斋房空旷,只有水声潺潺”。这句描绘了夜晚的安静和孤独,增添了一些凄凉之感。
  8. 虚传少陵叟:意为“这种虚名不值得追求”。这里的“少陵叟”可能是指那些名声显赫却缺乏实际才能的人。
  9. 一室过平生:意为“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度过一生”。这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不受外界繁华的影响。

译文:
坐在桌前难道不好吗?有谁强迫你要去呢?
山川依旧保持着原色不变,儿女们各自有自己的生活。
岸边隔着霜打的老树,显得格外幽静,夜晚的水声让人感到寂寞。
那些虚传的名声,真的值得追求吗?在这简朴的小屋里度过一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反问开始,到对友人的不舍,再到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最后归结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坚韧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