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拜朝散郎

曾为朝散已多时,起废皇恩许再为。
学得子文无愠色,笑他白老强题诗。
虽无妄想追前境,犹有贪心刻后期。
只向今冬求致仕,要将恩泽与孙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复拜朝散郎》是宋代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舜民,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郡州(今陕西彬县),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张舜民与苏轼同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张舜民的生平颇为坎坷,他曾因作诗讽刺前线失败而获罪,后在哲宗朝为吏部侍郎,曾因坐元祜党籍被贬商州,晚年因“画墁集”传世而得以复出。
  1. 诗歌原文
  • 曾为朝散已多时,起废皇恩许再为。
  • 学得子文无愠色,笑他白老强题诗。
  • 虽无妄想追前境,犹有贪心刻后期。
  • 祇向今冬求致仕,要将恩泽与孙儿。
  1. 诗歌鉴赏
  • 首联“曾为朝散已多时,起废皇恩许再为”展现了诗人历经波折后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欣慰之情。诗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宠后,终于得到了重新获得官职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慰藉和鼓励。
  • 颔联“学得子文无愠色,笑他白老强题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征及其艺术追求。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都能够泰然处之,这种精神风貌令人敬佩。同时,他也以轻松幽默的态度看待他人的诗歌创作,不拘小节,这也是他作为文人的一种独特魅力。
  • 颈联“虽无妄想追前境,犹有贪心刻后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他不再奢望能够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内心深处依然有着一些贪心和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 尾联“祇向今冬求致仕,要将恩泽与孙儿”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望。他认为,现在是自己应该考虑退休的时候了,希望能够将这份恩典和荣誉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是一种对家庭和传承的重视,也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情怀。
  1. 写作背景
  • 张舜民的《复拜朝散郎》创作于北宋哲宗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朝廷内部的斗争不断,但同时也孕育着文学发展的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舜民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象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文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追求。

张舜民的《复拜朝散郎》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